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中国贡献

发布者:张颖超发布时间:2022-03-07浏览次数:1225

        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向贫困宣战,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贫困道路,形成了卓有成效的脱贫攻坚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向世界贡献了脱贫攻坚的中国智慧,在人类历史上谱写了消除贫困的光辉篇章,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既推动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又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精神实质和理论品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中进一步得到体现。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丰富了全人类反贫困的理论和实践,为凝聚全人类共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历史贡献: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推动了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赓续 

  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推动了民族精神的时代赓续。一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时代赓续。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有效地将顶层设计与贯彻落实相结合、将区域协调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将社会帮扶与自我造血相结合,实现了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协调联动,构建了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用新的实践诠释了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时代内涵。二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求真务实精神的时代赓续。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又一次胜利。这一过程中,精准扶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切实起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实效,践行了求真务实的基本原则,发展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内涵与实践场景。三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精神的时代赓续。脱贫攻坚是勇闯新路的胜利。这一过程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扶贫手段、方法创新,探索了包括生态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扶贫新模式。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形成了以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社会动员体系、全方位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为内容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赋予了新的精神品质和时代内涵。 

  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赓续。一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精神的时代赓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面临新的时代使命,我们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敢奋进、勇担当的精神风貌,诠释了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的丰富内涵。二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精神的时代赓续。脱贫攻坚广大党员干部干在一线、走在前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冲锋陷阵,以锲而不舍的决心和毅力,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以新作为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新成就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立场。三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时代赓续。脱贫攻坚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基于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等情况,结合贫困群众的自身发展状况与条件进行统筹规划、精准施策,促使贫困群众挖掘自身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用创新方法激活减贫内在动力,使得脱贫攻坚工作更接地气、更有实效,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二)理论贡献: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一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理论精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贫困既指生产资料贫困和生活条件贫困,也指精神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进行剖析后,得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社会贫困根源的结论,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和剥削制度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正是立足于这样的现实情况,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私有制,建立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无产阶级专政,并最终形成了反贫困理论。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理论本质和价值追求。二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是我们党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也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的脱贫攻坚才最终完成。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是我们党百年反贫困历程的新飞跃,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新的精神结晶。三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立足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础上的实践成果。它充分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使贫困群众从被动接受扶贫转变为主动脱贫;促进政府进一步优化组织方式,以精准扶贫理念为导向,切实提升脱贫成效;促进社会各方力量凝聚,使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深化与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彰显。 

 

 (三)实践贡献: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精神动力 

  一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为脱贫攻坚的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是从中国特色反贫困的伟大事业中孕育出来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结晶。因此,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产生于实践,又推动着实践,是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密码。二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实践中赓续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这一过程中,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至关重要,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重道远。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作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产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进一步发扬和发展,能够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干事创业的决心和毅力,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实现上发挥新的作用。三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赓续发展。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从贫困治理领域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力量,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强劲的内驱动力。四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赓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仍需下大力气解决,这就意味着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再接再厉。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为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凝聚精神伟力。 

 

(四)世界贡献: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推动全人类反贫困事业的发展 

  一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丰富了世界反贫困理论,对全球广大贫困人口加速摆脱贫困具有重要意义。脱贫攻坚立足我国国情,充分把握减贫规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为世界减贫事业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有效方案,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减贫进程和构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二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体现了贫困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的减贫经验凝练在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之中。通过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中国方案,使数亿贫困人口成功摆脱了贫困,为世界贡献了脱贫攻坚的中国智慧。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可以概括为“七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这“七个坚持”不仅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也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集中体现。三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有利于推动全人类共识的凝聚。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作为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有效凝聚了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与力量,启示世界要全面解决贫困问题、推进人类共同发展,必须要凝聚全人类共识,以共同的追求实现通力合作。只有找到最大共识,勠力同心,才能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来源于(中国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