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纪委监委:红色资源涵养廉洁力量

发布者:张颖超发布时间:2022-03-08浏览次数:779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给党组织节省开支,他要求自己的伙食标准比规定更低;发给他的衣物、用品,只要还能凑合用,他就不领新的。新中国成立后,依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一件长呢大衣一直伴随在他身边,直到与世长辞。”近日,重庆市渝中区纪委监委又推出一期廉故事——《董必武的大衣》。

  像这样可以直接在微信公众号里“听读看”的廉故事,是该区纪委监委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

  渝中是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廉洁文化资源类型众多,特别是发源于渝中的红岩精神,具有独特性、唯一性。渝中区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思维,把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贯穿党员干部廉洁教育全过程,通过深入挖掘红岩精神中的廉洁文化元素,注重“文廉融合”,创造了一批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廉洁文化项目、作品。

  “文廉融合,就是要把廉洁文化从静态变成动态、从文件变成文化,从展览厅走向家门口,从干部群众参观走向干部群众参与。”该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区纪委监委从革命传统中汲取坚定信仰、绝对忠诚的廉洁文化,利用京剧、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创作一批优质廉政文艺作品,通过“廉文艺送基层”活动,把《咏梅》《狱中八条》《江姐》《囚歌》等文艺节目、廉政书画巡回作品展,送到群众家门口,也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宣传普及到基层干部群众身边。

  “从素材收集、情景编排到正式表演,我都参与了。通过参加这个红色诗文朗诵,深深感受到廉洁教育的力量。”在一次宣传活动中,参演《江竹筠给竹安弟的信》节目的区交通局干部王超颇有感触。

  将红色资源用看得到、摸得着、听得懂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才能活化为可视、可听、可读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转化为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区纪委监委广泛收集红岩系列故事,创新加入故事朗读音频,编辑制作成可读、可看、可听的廉故事,并编印具有渝中特色的廉洁故事书籍,作为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同时,开展全区机关干部及其家属共同讲述廉故事活动,引导创作了近一百个家风微视频,不断丰富廉洁文化产品供给。

  “周恩来总理在生日当天撰写《我的修养要则》,作为生日箴言勉励自己,这种廉洁修身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提到廉故事,渝中区菜园坝街道干部卢凤君对《别具一格的生日箴言》印象深刻,“这个故事,是去年6月推出的,现在还在我微信收藏夹里,既能听到感人故事,又能接受廉洁文化教育,我和我的家人都很喜欢这种形式。”

  此外,推出“红色廉洁文化旅游线路”,也是渝中区纪委监委把涵养廉洁力量和红岩文化深度融合的创新做法之一。依托红岩村、周公馆、《新华日报》旧址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众多廉政教育基地,推出“丹心映日月,热血铸丰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等5条红色旅游线路,百余位廉政教育讲解员在馆讲述,全区基层党组织带头走,每年吸引市内外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达300余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要紧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推进理念、内容、手段等全方位创新,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与传承红岩精神同步发力、相互促进,持续营造崇廉尚洁的干事创业氛围。”该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于《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