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政-工作案例】网络“净土”需要你我共同守护

发布者:方科亚发布时间:2023-07-29浏览次数:53

——由学生“翻墙”事件引起的思考

一、案例概述

    王某,20045月生,汉族,男,无宗教信仰,系我校2022级人工智能专业在校学生。因在哔哩哔哩视频站观看游戏视频时偶见评论区中VPN广告,遂进行体验,并开始在YouTube平台观看游戏视频,此后遭到境外反华势力内容精准推送,出于好奇,认为“好玩”将恶搞歌曲链接分享至其创建的微信群中,与高中朋友进行讨论。

二、案例解析

   这是一起在校大学生从内部绕过国家公共网络监控系统,即中国国家防火墙(“翻墙”)获取、浏览并转载境外信息的学生网络安全事件。学生因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产生违法行为,缺乏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识形态领域问题,青年学生网络舆论治理问题,是校园安全管理、舆情研判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解决思路和实施方案

面对学生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步骤来解决:

1、谈心谈话——探求学生网络主流意识形态

通过谈心谈话,详细了解学生本人通过何种途径“翻墙”浏览国外网站。学生自述自己在哔哩哔哩视频站观看游戏视频时偶见评论区中VPN广告,遂进行体验,并开始在YouTube平台观看游戏视频,此后遭到境外反华势力内容精准推送,出于“好奇”浏览相关网站。学生被境外反华势力精准推送相关反华信息,学生出于“好玩”浏览并转发恶搞歌曲,这是在网络虚拟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出现的新问题。青年学生“翻墙”浏览国外网站,其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期,很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到学生现在存在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其要有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其进行教育谈话,让其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2、普法教育——消除学生法律盲区,做个守法公民

学生认为“翻墙”浏览国外网站“好玩”,这本身就是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的体现。关于本案例学生所做的“翻墙”行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直接进行国际联网,必须使用邮电部国家公用电信网提供的国际出入口信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进行国际联网。”由该法规可知,未经国家相关部门允许、批准,个人或组织是不允许私自连接境外网络,而网民个人使用VPN接入境外网络的行为显然是违背该法规的。学校应在网络安全宣传方面加强力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宣讲。以点带面,对在校学生在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机制方面的深入学习给予鼓励,逐步引导学生对相关网络安全技术进行掌握,有效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另外,学校应拓宽宣传渠道,对校园网络安全进行更为有效的宣传,确保学生能够明确相关法律法规;特别要对学生加强安全引导,消除学生的法律盲区,告知学生此类行为不是“好玩”,而是“违法”行为。

3、多方联动——联动家长、社会相关部门,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所做行为已经触犯法律事件,单靠一个思政工作者是不能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公安机关、学生家长通力配合完成学生的教育工作。如学生已经触犯法律则应将该生交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学校需要通知学生家长配合对该生的调查。学生在接受公安机关问讯时学校应全力配合执法。当学生接受完执法部门的问讯后,学生存在深刻认识到自身错误,并表现出事件后果可能对其家人和朋友产生负面影响的担心,这时学校老师要对学生从心理上予以关心。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4、主题教育——网络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当对校园网涉及的用户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教育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园网络安全知识;老师可以在专题讲座、选修课和文化课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思想,使其掌握更多相关技能,确保学生在日常应用网络设备中具有更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专业技能,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上网行为和网络应用习惯。完成相关学习与考核后,校园学生方可使用校园网,此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因浏览非法信息,使学生群体得以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进而为校园网络安全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

5、发挥青年学生网络舆论监督作用,引导青年学生合法上网

    积极发挥网络舆论监督是青年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政治表达的重要通道。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青年学生在网络上参与政治有关的话题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协调并推动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动的有效统一,发挥青年学生智慧的最大价值。为整治社会不良风气,制约政府公权力,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做出了积极贡献。尽管青年学生网络舆论监督存在感性的成分,但非理性、极端的表达并不是网络舆论的主流,有时反而能够起到情绪疏导的作用,与渠道阻塞和冷漠相比,适度表达观点和情绪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网络舆论监督作用,引导学生合理上网。

四、启示和反思

如今“翻墙”浏览游览境外网站已经是许多青年学生习以为常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境外敌对势力通过一些网站发布有害信息蛊惑“翻墙”网友,他们也可能在社交平台中发布所谓“真相”“爆料”等来煽动人心。时有青年学生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转发不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怀疑中国共产党、不信任中国政府的言论,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我国言论不自由、思想受压迫,向往国外。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长期浏览境外网站,受到了反动思想的蛊惑。长此以往,将导致民心偏离,政府公信力每况愈下,这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危害极大。对新时代学生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习近平曾指出,“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这是我们对青年学生网络舆论监督应该持有的包容心态。当前,青年学生网络舆论治理的难点是引导青年厘清网络暴力和网络正义的边界问题、引导青年分辨真相和谣言的问题。通过法治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习、理解、遵守和运用互联网法律,坚持网络空间的底线思维。根据互联网发展特点,建立青年学生网络舆论监督的合法参与机制、违法识别机制、惩戒机制,建设良好的互联网法制环境有利于推动舆论监督正面功能发挥,而网络舆论监督的正向功能的发挥同样也离不开法律的保护。

 

作者简介:

应奏飞,女,中共党员,20207月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硕士专业,现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