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政-网络文章】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以身立教铸魂育人

发布者:方科亚发布时间:2023-07-29浏览次数:46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性、战略性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三者无不和教育密切相关。教育的根本职能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工程中,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高校宣传思想阵地是发出党和人民声音、 传播先进思想文化、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依托。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占领舆论阵地, 自觉承担起举旗帜、 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身为高校教师,更是应把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放在首位,清晰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好立德树人,以身立教的德育工作,同时结合自身的就业工作岗位,具体内容如下。

一、爱岗敬业,以生为本

教育工作者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明的传承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崇高和奉献,用真心传递真善美、用真情传授知情意,把学生成长进步作为最大褒奖,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教育是系统工程,不必追求“毕其功于一役”,不可企求立即见效,只管浇花、施肥,然后静待花开。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可复制性,大学生群体中学生的心态是多样化的。对每一位学生要准确全面地了解和分析是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相关相关工作。在教育活动期间,教师要注重将学生视为主体,要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并积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促成学生的综合发展。当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出发点,并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够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同时增强其参与学习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样化活动中切实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当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交流机会,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合作能力等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发展起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怀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以爱心感人,以耐心育人。我会关注班级学习接收能力较强、实习就业稳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困难的学生,关注他们内心的想法,并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全面而有创造性地履行教师职责,用爱教育学生,用心感化学生,用情激励学生,从而建立一个和谐且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二、以身立教,以德育人

教师是学生最直观、最真实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不经意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以身立教必须关注细节,在点滴中垂范,在细微处做表率。教师首先要树立“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意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教育才能收到实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并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成长的标尺、是非判断的标准,因此,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担负起以身立教的使命,注意自己的言行,高标准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育学生诚信,自己就应有磊落的言行;让学生避免浮躁,自己就多一些坦诚和淡然。此外,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自己的内涵,做学生敬佩的人,做学生精神上的引路人。教师要在无声中体现大爱。爱的细节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善于将爱的触角延伸到最需要帮助、最渴望得到爱的角落,将爱心倾注在那些学习困难或一时犯错的学生身上,用爱叩开他们的心灵,开发他们的潜质。“亲其师信其道”是教育的真谛,教育学生的过程不在于我们说了多少,也不在于我们如何“谆谆教导”“孜孜不倦”,而在于教师自身是怎么做的。因此,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更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从点滴入手,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

三、提升能力,促进就业

(1) 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可以有效地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为此,应加强对新型媒介手段的应用,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创造就业环境。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介技术,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就业市场的两端信息进行整合,使就业意愿、就业方向与企业需要相结合,为企业与学生之间建立双向沟通交流的桥梁,制定就业帮扶政策。

(2) 充分发挥学校就业心理干预作用

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加强对其就业心理的教育与辅导,建立良好的就业心理,以促进其就业与职业发展。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辅导课程,强化大学生的求职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此外,还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阳光的积极心态。相应地,鼓励学生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以实现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和全面认识,以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市场需要,更好的满足现代企业用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

(3) 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的专业性、技能性、层次性决定了校企合作对推动职业院校的发展、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不断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协作,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能够得到切实、持久的保障。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在工作中职业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以使高校、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三方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企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从而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缓解大学生和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4)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正确理解自己、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以辅导学生的职业发展。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常常不知道何去何从,也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所以,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调整他们的择业心态,正确认识自己,是非常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要强调个人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很专业发展需要,制订具有个性特点的合理的就业计划。包括职业性质、职业前景、就业难易等,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了解其特长和兴趣,帮助其进行择业选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

同时,鼓励学生加强自身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着自卑感,其主观原因是缺乏自信心,客观上是由于自身能力发展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入手,在一定程度上,德才兼备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其次,加强学科建设,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难免会碰到一些专业问题,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获得提拔与重用。最后,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善于实践是高职学生的特长,尤其是计划实施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工作中的发挥。

新的奋斗征程上,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示合格教师的新风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做出自己的绵薄力量。


作者简介:陈洁琼,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专职负责招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