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传来一则喜讯:该校学生林立力作为第一作者申报的《一种轴扭矩和功率监测软件》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喜提软件著作权1项。这一成果,是大二学生林立力在科技创新路上的又一次进步,此前他已斩获3个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发表1篇论文。如今,他再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不懈进取。
据介绍,林立力是2023级通过单考单招(免试升学)进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作为人工智能学院“数智工匠”重点培育对象之一,他的履历堪称亮眼——先后在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技能大赛中,揽获近10项荣誉。自踏入高职校园,林立力便一头扎进学院的技能工作坊,在这里,他不仅进一步磨砺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还结识了一群同样醉心科技创新的志同道合之士。
在校期间,林立力牵头组建了“基于轴功率限制的船舶智能能效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团队。船舶轴功率,作为评估船舶设备运行效率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指标,成为了他们科技创新研发的核心聚焦点。在近2年的漫长攻坚过程中,林立力、张景浩、冯欣等团队成员查阅了海量资料,历经无数次试验。比如在研究应变片时,他们发现聚酰亚胺基底虽具备良好的柔韧性与稳定性,却在与其他部件的兼容性上存在短板。面对这一难题,团队成员日夜钻研,反复调整配方与工艺,终于让应变片完美适配轴的复杂工况。
掌握二次屏蔽与二次密封技术的过程,同样充满艰辛。面对棘手的技术难题,团队巧妙借助学院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虚心向行业专家请教,并深入合作企业车间,实地学习实践。经过无数次尝试与改进,他们成功突破技术瓶颈,确保了应变信号的稳定传输。
在数据分析环节,团队成员敏锐留意到风速、洋流对船舶航行阻力有着巨大影响,进而提出依据实时气象海况调整功率的大胆设想。以此为基础,团队反复试验优化,最终成功研发出独具创新性的“节碳”航行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现已顺利迈入推广应用阶段,成绩斐然。目前,项目已与中国电科海电院、福建航电、扬州江之涵、台州中维等5家公司开展深度项目合作,同时还与多家科技公司签订合同,意向订单金额高达220万元。
林立力及其团队的成功,并非偶然,这背后离不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悉心培育。学院始终秉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多维度发力培育德技并修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思政教育“育匠心”,将工匠精神深度融入教学,激励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宏伟职业理想,为学生筑牢坚实的思想根基;搭建技能工作坊、创客空间等平台“锻匠技”,为学生打造实践创新的优质环境,助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依托企业科技服务、社会实践等工学结合方式“践匠行”,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经受锻炼,切实增强职业实践能力。
在这样的全方位培育模式下,人工智能学院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专业技能过硬,更具备创新与协作精神,如同新生力量的源泉,源源不断地为各领域发展注入活力,推动行业进步与社会发展。
新闻链接:https://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2504/t20250404_2662210.shtml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2025年4月4日